常有人问到:“红酒需要醒吗?应该醒多久?”
这是个好问题,许多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红酒开瓶后应先保持瓶身直立让空气进入,等候香气散发、单宁柔化,此谓瓶中醒酒。也有人说,应该使用醒酒瓶 ( decanter,或称滗酒瓶 ),让酒大面积的接触空气,才会真正有效率的“唤醒”酒中的香气分子。
以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来检验,就会发现瓶中醒酒的效果多半是心理作用。开瓶后的红酒,高度在瓶颈位置的酒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只有一元硬币这么大。红酒从15度左右的储藏温度中取出,逐渐朝着室温上升,液体表面的气味分子确实会变得活跃,但这样小的面积对于整瓶酒的影响,可说是九牛一毛。
那么如果使用醒酒瓶呢?
醒酒瓶其中的一个功能是用来去除沈淀物,侍酒师将酒过瓶时常在酒瓶底下用灯光或烛光照着,所以可以在瓶底沉淀物流出来之前就停止过瓶,以得到清澈的酒。酒倒入醒酒瓶的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最为充分而激烈,所以小编们常可以看到他们炫技似的让酒液拉成像一缕细细长长的酒柱,并且在接触瓶壁时充分散布开来;醒酒瓶底部宽大的空间也让酒能大面积的曝气。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酒需要醒?
醒酒一方面是要让香气舒展开来,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去掉不好的气味,包括因为缺氧环境下还原作用产生的类似臭水沟的味道,以及添加了过量二氧化硫的刺鼻味(不过如果是木塞污染产生的TCA,是没办法经由醒酒来去除的)。幸运的话,这些味道可以在醒酒过程中发散消失。如果一瓶酒没有不好的气味,而且香气已经很明显了,那还需要醒酒吗?答案是否定的。酒中的香气物质有限,不断地飘散、变化,一去不复返,所以能多快倒到杯中享用,就多快把它喝了吧!尤其老酒的醒酒更需要特别小心,对它们来说进醒酒器的目的以除渣为主,如果接触太多氧气反而会使它们衰老脆弱的酒体加速走下坡,变得淡薄乏味。
也有人说,红酒需要醒,白酒不需醒,这论点也似是而非。一般白酒的酒体、酒精度都低于红酒,为保质并预防不必要的瓶内发酵,常会需要加入多一点的二氧化硫来抑制杂菌与酵母的生长。就这点来看,白酒反而比较需要醒酒,让二氧化硫的味道散掉才是。有时候,酒体饱满的老年份香槟也会因为香气封闭而需要醒酒,但不适合使用肚子太宽的醒酒器以免气泡太快溢散。
1977年,纽约杂志酒评人Alexis Bespaloff邀请了加州酒界巨擘罗勃蒙大维(Robert Mondavi)、Ridge酒庄的酿酒师Paul Draper、两位法国酒庄庄主以及一位纽约「世界之窗」的侍酒师一起做了场盲品实验。他安排了多款来自波尔多、勃根第和加州的红酒,每款准备四瓶:第一瓶在品尝前一个小时就倒入醒酒瓶,第二瓶是品尝前一个小时做瓶中醒酒,第三瓶是品尝前才开瓶,并倒入醒酒瓶中。至于第四瓶,则是开了马上就倒入杯中品尝。出乎所有人意料,大部分的人喜欢的都是开瓶马上就倒到杯里的酒。之后类似测试在不同国家举行,也都有相同结论。
所以各位亲,往后品尝葡萄酒,如果不是有特别不好的气味或完全没香气,那么就别再浪费保贵的时间醒酒了,除非你觉得醒酒这个“仪式”能让你在别人眼中更有逼格,更有神秘感!
-----------文章转载自“微醺频道”